給大學的自己

  大家可能在出社會後會開始後悔選錯系、大學時候沒做什麼、想起大學時候的遺憾,所以會想跟當時的自己說點什麼。但我畢業後十年,我想科系給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做一樣的決定,這是我這輩子最棒的決定之一。但有些事可以做得更好:

  • 每學期不要修超過 20學分

  這學期原本修 26學分,因為吃不消,所以 drop-out,剩下 22學分負擔還是很重。   在學時會擔心少修課會錯過什麼,硬是要塞滿時間。但其實想要用時間去換取知識,是種資源匱乏的感覺在反嗜自己的行為。因為課表塞滿但我並沒有真的把知識扎實的撿起來,只是純粹的拿時間換成學分及分數。這跟多數出社會的上班族一個行為相同:以為工作塞滿時間就是充實了職涯。   大學留白的時間其實比上課寶貴!這些時間應該要消化知識然後重新組織它們、常常做頭腦體操鍛鍊大腦的肌力(這只是比喻)、形成思考模式長久保存下來。   所以我認為,大學選課要選:核心的、抽象的、未來花錢學不到的(外語我一律推薦出社會找外師one-to-one,或是結交大學裡的國外朋友)、老師願意分享心法及經驗的課。   我還有 1 ~ 2學期,下學期要更落實。

  • 找實習

  之前公司有實習生,姑且不論實習過程對他本身是否有幫助以及實習生是否真的有對公司有用,但我認為那是很重要跨越心理門檻的過程。為什麼我當初沒有要找實習呢?我在實習生要結束前這麼問自己。還想躲在校園的保護傘吧?不想面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其實並不堅實。

  • 別用校內分數欺騙自己

  之前大學時候,由於每科都太過艱難,所以要 pass 是很簡單的。這段敘述聽起來很矛盾,但我來簡單解釋一下我如何做到--在大學裡,一個科目要 pass 是相對的,所以如果這門課大部分的人都很不用功以及課程過於抽象,那我其實只要有點用功以及抓到課程重點,就很輕鬆可以取得這門課學分。   我一直記得有次幾何學考試,我拿到 30分,很沮喪,因為幾何學是我很喜歡的課而且我原本覺得我寫得不錯。但是助教說,最高分 60分,一人獨得,他是永遠的卷哥 XD;次高就是 30分,我;其他人都 10分左右。我就這樣常常耽溺在大學的學分裡,但其實我要做得更好:為什麼我不是最高那個?我真的有理解這門課嗎?還是只是掌握考試技巧?

  這次念書,有了一些啟發以及找到一些困惑的解答。另外,多活十年真的沒比較厲害,哈哈,但是知道怎樣做比較踏實。

June 23, 2024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