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題 := 大腦體操

  亞洲人對於刷題應該是相當熟悉。從小時候刷各式升學考試,到出社會換工作也要刷程式。這些事對我來說也是相當熟悉,但其實我還蠻熱衷某些領域的刷題。或應該是說,我如果確定我很喜歡這個東西,就會很沉浸在想要解決它。換句話說,我是因為想知道答案,所以願意去找資料及嘗試錯誤、忘記時間,最後給自己一個交代。因此,雖然有的刷題(也許,我們換個方式說,做題目或是大腦體操)是很享受的,不是因為之後會得到很多實際的獎賞,而是大腦會給獎勵。

  至於限時解題,就是乏害身心的事。

  至今對我來說,大概有三次的大刷題:升大學考試、LeetCode、律師專門職業考試(近未來)。其中,當然我認為升大學考試的刷題算是相當成功,我很喜歡那段時光,喜歡到我其實高二就準備差不多可以考試了。也正是因為喜歡解題目的那個只有自己的當下,我才知道我應該可以唸理學院。

  LeetCode,在軟工大爆發之前也是有努力過,大概300題吧。但這次不是自發性的:我好想知道演算法如何地有趣,而是:我很想試著透過這個途徑出國。跟前一次相比,兩件事的驅動力完全不一樣,自發地驅動 v. 外界地吸引。最後這個部分算是失敗,不是因為面試失敗(以結果來說是失敗,但因為面試過程我自評是尚可,再試幾次也會成功),而是某一天突然覺得,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即使出國了,如果還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建立影響力保護工作夥伴,那又怎樣?

  中間我們略過發生什麼事,但很多的巧合,遇到了政大馮迪索、真的幫人解決了一些紛爭,然後有了恰當地時機,開始嘗試唸法律系。

  不管是純學術的老師或是實務界來的老師,都會一再強調:要做題目驗證觀念。我完全同意,這跟學數學或是工作解問題一樣:看文件好像都懂了操作方法,但其實我只「記下」最不會出問題的那個流程。甚至有時候可能連「記下」都稱不上。不信?委任契約的定義是什麼?主給付義務是什麼?附隨義務是什麼?這種層次的問題,還只是記憶,連「題目」的程度都達不到。

  但我願意多翻幾次書,把這些每個問題都補起來,我想我是喜歡它的。

  喜歡的判斷指標:你的刷題是會自發地想要知道更多嗎?還是覺得,我今天知道這樣就夠了?

July 04, 2024

Last updated